当前位置:创作咖 >

作文体裁 >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推荐20篇)作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推荐20篇)作文

篇一: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推荐20篇)

李伟赫

翻开傅雷家书,仔细品读那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的父爱便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每每回忆起这些信件,便有一个伏案写作,悉心指导自己儿子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他便是傅雷,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从书中来说,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便就是严厉教育方式,书中在傅雷的不断鞭策下与鼓励下,傅聪的琴技不断提升,最后,到达艺术的巅峰,这都离不开傅雷的每一次叮嘱。

傅聪在外留学并替国家参加比赛,每次比赛前夕,傅雷都会长篇大论的对儿子说教,都是一些关于练琴,做人上的大道理。但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丝挂念,与深沉的爱。而儿子对父亲因不能看到自己的表现缕缕忧伤。所以两人虽处在天涯海角但都对彼此爱的很深。

在艺术方面,傅雷虽然没有亲身尝试,但在其方面仍有很深的造诣,傅聪在波兰比赛时,不但有杰维埃茨基教授的指导,同时也有父亲对他孜孜不倦的教诲,对其弹琴的技巧反复强调,这里面的父亲对儿子的牵挂显而易见。而在儿子在大赛中取得成绩以后,又对他说,遇到吉盛的事情,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的危惧。这其中,既包含了父亲对对儿子的鼓励与肯定,又提醒傅聪不要骄傲,要保持谦虚,继续努力。

同时在做人方面,傅雷告诫聪要直面困难书中的一句话,对我颇有启示:“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再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人生路上,常常伴随着困难,汗水与心酸,正如傅雷所说栽过去再爬起来,而这也正是我们在人生路上所需要的那种精神,这不仅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同时也是所有父母对天下儿女的忠告。同时傅雷还给傅聪立下三个要求,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傅雷要求傅聪“先做人,再做学问”。这便是傅聪后来的为人之道,做一个实在的中国人。从而可见,父子之间情深似海。

128封书信彰显真情,儿子漂泊在外,但父亲的教导与鼓励和守护,却让傅聪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篇二:傅雷家书读后感

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我们现在常常就用手机打个电话或用通讯软件表达问候或关心,书信交流几乎不见踪迹了。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家书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傅雷对儿子的淳淳教导和殷切希望,也颠覆了我对父爱的看法。

通篇读下来,感觉就不像是父亲对儿子说话的语气,而是两个好友在促膝长谈,尤其是傅雷向儿子傅聪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让傅聪以他的错误为鉴,这在当时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反观现在的我,犯了错误抵死不认,用各种理由或借口去掩盖。生怕一认错,我就会成为家人口中的笑话,失了面子,孰不知死不认错才会让自己成为笑话。在那个以父母为尊的年代,傅雷尚可低下头向儿子认错,作为新时代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向父母认个错呢,父母即使是责骂错了,那也是对我的爱啊,何况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傅雷给儿子的信中更多的是谈论艺术和人生,这也更让我欣赏傅雷作为父亲这个角色的苦心孤诣,他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他用书信这种独特的方式在道德和人生方向上进行指引,是给傅聪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傅雷家书》里并非全是淳淳教导,还有父亲对远在国外的儿子的深深父爱,知道儿子生病,非常着急,要他一定好好养病,让他平时工作别太累,注意休息等等。傅雷躺在病床上时,不放心儿子,撑着病体给儿子写信,关心儿子的日常起居,为之前自己的错误感到抱歉,表达对儿子的思念,这大概就是身为人父,对子女割舍不断的爱吧!这种舐犊之爱感情质朴,令人感动。

爱子之情人之常情,但我觉得傅雷对儿子的爱更是超出了平常父亲,一封封家书如山间的潺潺小溪,一丝丝地浸润着孩子,凝聚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最为深厚的爱。

篇三:傅雷家书读后感

那年火车的汽笛声隆隆,年少的他拎上行李独自踏上前往异国的路,火车缓缓开动,渐渐远去,余下一个空旷的站台,与一对搀扶的依然。望向火车逝去的地方。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给你,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幽夜,无边的夜色凉的似水,寒寂的黑暗里一盏暖黄色的灯光亮着,而已有些苍老的他正伏在桌上,笔端沙沙移动洇开一片片墨色。“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跟你说……”写到这了里,那微蹙的眉眼不由地舒展开了些,他也许是想起了孩子那蹒跚写不的姿态,嘴角悄然勾起一抹温情的笑意。然而又想到孩子现在已远在他乡,他又不免微微惆怅。起身站到到窗前,他眺望的目光融入那苍茫的夜色,似一根绵长的线,一直系到海洋的彼岸,孩子的身前……

《傅雷家书》,就是这几载时光里,一封牵挂的合集。初读它,就为那细致深切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感动。读着它,我似乎就是那个孩子,在家的千里之外,却能听见那一声声关切的呼唤,听见那一句句苦心的念叨。在信里,傅雷是傅聪导师,是友人,是知己,更是父亲。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傅雷在各个方面都予以了孩子他自己的教导。这不敢说是最权威的思维,却一定是最真心的话语。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融入了对傅聪的谆谆教诲中,教他如何成才,如何立身,如何处事,如何爱国,如何做人。

再翻开它,那浓浓的父爱就在文字间流淌。为傅聪用几个星期时间手抄的一本六万余字的书,在他口中那样轻描淡写。怕傅聪身在异国而陌生了中国传统文化,她又那般严厉地强调,又不顾麻烦与困难,坚持邮寄有关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再到自己的译作。在信里他一次又一次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明令要求傅聪用中文回信,并纠正其用错了的字词。这份爱,便因这种家园责任感而更加醇厚。

用文字诠释何为父爱,用心将天涯海角相连,这是《傅雷家书》给我的最深感触。即使身隔千山万水,傅聪也一定能看着信,与父亲谈着心,因为家书就像一根长长的线,无心中连接着彼此,将凝聚成珠的相思与一颗一颗串起。

抑或是,父爱就是那一封家书,在泛黄的褶皱里在微褪色的墨迹里,在漫远的时光中,却越发地浓醇,深沉……

篇四:傅雷家书读后感

詹紫燕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及夫人,从1954年

到966年,写给傅聪和傅敏的家书改编成的,《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教子,兼有言传与身教。傅聪、傅敏兄弟在童年时是一对“小顽童”傅雷脾气暴躁,也曾因孩子调皮而动手。但在数年之后的家信中,他却向

傅聪流露出自己的心迹:“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为咸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多么动人的内心剖白。傅雷虽然家教严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时间流逝中调整,父子关系愈发和谐,他们在对艺术的切磋中成了知心朋友!傅雷的兴奋溢于言表:“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

有什么事情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我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赤子之心”是《傅雷家书》贯穿的精神,同时也是傅雷做人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受到他产厉却不失仁慈的父爱正如傅雷先生所说:“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

莫过于欣赏艺术。”细细品读《傅雪家书》记将文学,艺术修养融入到生活当中去,会使我们受用一生。

篇五:傅雷家书读后感

我时常会思考一个问题,父母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为什么他们总是那么善变,上一秒还是风平浪静,下一秒就波涛汹涌,是不是他们对我们的爱很淡很淡呢?只要我们犯了错误,爱就会立马消失破碎……这些困扰我好久的问题,在我读完《傅雷家书》这本书后都解决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明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永恒地存在。傅雷对他的儿子傅聪有着深深的爱,但当傅聪年幼时,父亲对他却是非常严苛,近乎不近人情。当傅聪长大离开后,傅雷深切地感受到对儿子深深的牵挂,他将这份爱化为一封封家书,藏在对儿子每一句的谆谆教导中。他时刻关注儿子的成长,用爱去鼓励他前行。当他发现儿子的错误时,也会明确地指出,并耐心地教导他;在儿子遇到困难时,他更会努力地去帮助他,比如傅雷对儿子在艺术上的点拨:“《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声势雄壮……”在这一段中,我看出了他对儿子的深爱,其实傅雷对音乐的研究并不是那么深刻,可是他以其渊博丰富的知识,睿智的见解对儿子予以了点拨,他能看穿诗韵和琴的联系,体现了他在文艺上的深厚造诣,也告诉儿子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形式彼此都是相通的。

对傅雷的夫人,傅聪的母亲,我也有着极高的敬意。在傅雷对儿子极其严苛的时候,她在精神上也备受折磨,但她却一直努力调和着父子之间的关系,而在傅聪不回信时,她焦虑万分,无一不体现了她对儿子深深的爱。她也许不如傅雷那样拥有渊博的知识,能够给儿子独到的见解,但她却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她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儿子,对儿子永远抱有希望,永远以自己的儿子为荣。

爱是什么?爱是一抹春风,轻轻拂过你的脸庞,围绕陪伴在你身边,而你也许并不知道,你的凉爽舒适正是因为清风的相伴,你的幸福安逸是有人在默默守护;爱是一把雨伞,虽然你不是每时每刻需要它,但当你真正需要帮助时,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好为你遮风挡雨;爱是一本书,它教会你很多很多,在你迷茫时为你指明道路,在你骄傲自满时教会你谦虚做人。

傅雷用一封封的家书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爱,而我们的父母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表达对我们的爱。正因为父母的爱,我们才少走很多弯路,正因为父母的爱,我们才砥砺前行,正因为父母的爱,才成就了今天和未来的我们。

篇六:傅雷家书读后感

386班李语洁

在这封信中,傅雷首先简要明了地介绍了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半坐半卧,和残废差不多,需要人服侍,大概要在养息一星期方能照常。其次,抒发了傅雷夫妇二人在收到傅聪带有可喜的消息信时内心的喜悦,以及因傅聪能借音乐而使更多人感到欢乐幸福而深感骄傲,自豪。并表达了对儿子美好前程的憧憬。然后抒发了对儿子在名流的赞美中仍未减少对艺术的谦卑的欣慰之感。接着,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赤子之心,告诫儿子,“赤子从未孤独,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希望儿子永远保持赤子之心,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怀揣赤子之心,用音乐打动听众的心灵。最后深入浅出的解答了儿子常处于矛盾与快乐之中的疑惑—矛盾是生机蓬勃的明卷。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你将来的路还有很长。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将会迎来。人生从未有十全十美,你只需日以继夜,终生去追求,苦练,就足矣!

这封信语言亲切,内涵丰富,这封信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在这封信中,我认识为人坦荡,秉性刚毅,一丝不苟,对儿子和国家有无私的爱的傅雷,同时也结识了刻苦用功,热爱音乐,德艺俱备的傅聪。同时也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成长之路,坎坷艰辛,面对挫折磨难,我们应砥砺前行,坚持不懈;成长之路,漫长遥远,面对迷茫失意,我们应怀揣赤子之心,结交心灵朋友;成长之路从未完美,面对不尽人意,我们应日以继夜,终生追求,执着苦练!

篇七:傅雷家书读后感

但丁曾说过“世界上有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达芬奇也说过“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亲情是这个世间、这个社会中最美好的情感。《傅雷家书》便是如此。不需要多么生动的修辞手法,也不需要多么细致的描写方法,仅用父母与儿女交流的信件就可以成为一本好书、一部好作品。就像一家四口每天坐在桌前聊天,分享着这一天经历的故事,经历后的感想。总之,亲情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挥笔成文的一种情感。世间万物皆有情,唯有亲情最珍贵。

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父母永远是爱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要从父母开始,再到他人、朋友,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再上升到国家。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一点一点汇流成小溪、小河、大江、大海。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情,一步一步的去感恩、去包容、去守护,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父母的恩德比天大,每一个做子女的人,要践行孝道。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要尽量不与父母吵架,帮父母做一些基本的家务活。父母唠叨时要虚心听取意见,等父母说完后,再与父母商量对错。唠叨是父母关心我们和爱我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不再唠叨了,那么就代表他们已经不再疼爱我们了,不想管教我们了。

怎样减少父母对我们的担心呢?作为初中生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只有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增强未来谋职干事的本领。当前我们要专心对待每一门科、每一堂课,不偏科、不落课,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思维跟着老师指挥棒转,记好笔记,课后消化吸收,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努力做一个孝敬父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新时代中学生,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老师育人之情、社会和谐之爱。

篇八:傅雷家书读后感

浓浓的父子情,令人心生暖意,但放下书本,仔细回味,又偶然飞出一个问题:作为儿子的我(或我们)飞or不飞?

如今的家境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转回来说就是我(或我们)是父母唯一的后代,现在的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接近成人,四年之后的高考,将决定我们去哪?一个分数就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若考差一些,留在赣州,也许可以多陪陪父母,但若是考好些,进了清华北大或是出国留学,父母便是一年难见一次了(或许更少),每个男人都会有雄心壮志和蓬勃的野心,想象世人展现自己的能力。

我想象了一下我的未来:考入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加入了精英团队,毕业后进入了世界级大公司,为了一个世纪课题或是上千亿的项目,一奋斗就是十几年或几十年,这时我的父母该怎么办?蹒跚着相扶来等你?中国的父母爱子如命,将自己的半辈子都给了子女。为了事业,难道我(们)要等到病危通知书到了手上再想着去关心陪伴他们呢?可是顾着了老的,我(们)的是事业、梦想、雄心又该咋办呢?灭杀在心中?可我又不甘!难!很难!

我想到了我父亲,当年在北京也是过得比较顺,级别不低收入不菲,到现在也很多领导和大企业的老总常和他联系,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回赣州,为了陪伴年迈的爷爷奶奶,为了家庭,他放弃了事业,有时看到他推掉北京朋友的邀约时总是不解,问他,他说放弃一些机会他也很难过,但必须有所选择。我思考,但还是没有答案。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都有的,可他们有没有想过,子女成了龙,也就不会像儿时一样缠绕在自己身边,而是一飞冲天无影无踪了。我父亲曾对我说过:“我希望你飞,但又不希望你飞得太高。”是啊,事业和家庭是个难解的题。

假如爷爷奶奶老了没有我们陪伴,假如我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大家都为着各自的事业去飞……如此下去,家就只是一个代名词了,但一辈子困守鱼池,不冲入蓝天翱翔的,生命又有何意义?对于此,我还在思考!

篇九:傅雷家书读后感

周佳怡

一个人无论在学校、公司,乃至社会都离不开人际交往这四个字。然而,我们真的懂得如何交往吗?

傅雷曾在信中告诫过他的儿子:“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直立。”……这一点点无不都是我们日常交往中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细节也决定了你的人际关系。注意到了举动、态度、礼貌及仪态,便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从而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就更胜别人一筹。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是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交朋友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更是为了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闪光点。“见贤思齐”,便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当你在与人的交往中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才是有意义的人际交往。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傅雷在信中这么写到。所以,傅雷夫妇才会如此关心傅聪的人际交往,在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他可以更好的立身处世,也让我们读者学到了更多为人处世之道。

《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同时让读者受益匪浅。

篇十: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家书,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这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虽是写在纸上的家常,但这些话语却如山间潺潺的清泉,承载着一位父亲细腻、真挚的令人动容的感情。

诚如书中所写”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字里行间之中显而易见傅雷先生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孩子,希望他茁壮成长,有所作为,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对于孩子的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怕别人做不好,但又怕孩子难以独立。似乎每位父母的心中所想与傅雷先生都是如出一辙的。

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怕我们懵懂不知这世界的深浅,又希望我们永远纯真,没有烦恼缠身。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近与远中舍取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与我们相处。我们是风筝,父母希望我们只在他们目光所及之处飞翔,但又害怕那根紧握在他们手里的线会令我们厌烦,禁锢我们翱翔的高度。

傅雷先生是一个好父亲,他与孩子的相处把握好尺度,严师、慈父、益友,他在他的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且都做到了极致。但是我的父母也许不能做到像傅雷先生那样完美。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教导孩子,他们很少读书。但他们爱我,那些令我厌烦的管束唠叨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地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如果你爱他们,请尽早向他们表达你的爱,不要羞怯,你们是生生相息的整体,你们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告诉他们你爱他们,别让他们等太久。

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篇十一:傅雷家书读后感

两地书,父子情

一封封往来的家信,铸成道不尽的深情。

父母对儿女一向有着深切的感情,傅雷也不例外,一百多封家信里,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自己儿子无微不至的父爱。

傅雷的爱,体现在生活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中。信中,他曾这样写道:“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傅雷常教导儿子为人处世之道,告诉傅聪,要学习的不只有音乐,还有礼节,仪态等方面的东西。生活中的小事虽然琐碎,麻烦,但规距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傅雷的爱和关怀一点一滴从信中流露出来。

傅雷的爱,体现在对儿子的思想教育中。“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傅雷用自己的高尚人格一遍又一遍浸润着他的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他注重思想上的教育,照顾傅聪的情绪,时时刻刻告诉儿子,做人是第一位的。傅雷的教育之道满含着自己对儿子深深的爱与无限关怀。

傅雷的爱,体现在对儿子的嘘寒问暖。傅雷对儿子十分关心。傅聪出国,他不忘嘱咐告诫;傅聪得奖,他与儿子分享喜悦。傅雷事事关心,教导儿子在各方各面,即使傅聪出走,他也仍然谅解儿子。傅雷的爱,填满了包容和一腔真情。

傅雷一片赤子之心,他的殷殷真情,感人至深。这是父子之间最真挚的情。家书背后是深沉与温暖,文字背后是浓烈的父子真情。

篇十二:傅雷家书读后感

虽相隔万里,却丝毫不减亲情,那一封封的信件便是“父爱”两字最好的诠释。

——题记

1954年,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年仅20岁的儿子傅聪就要阔别家乡去往外地求学,临别的前一晚,家人们十分不舍,但却又无可奈何,千言万语只化作眼角的泪痕。

每每当我回想起这些,心中便有种说不出的感受,沉甸甸的一直挂在心头,是什么呢?

这本书从买回来开始,我便一直沉浸在傅雷与傅聪那浓浓的父子情中,感受着那一封封家书的情意。

在未读这本书时就已听过傅雷的大名,心中便早已树立起了“严父”的形象,但通过这本书,我对傅雷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更是一位父亲!

傅雷与傅聪之间亦父亦友,他们是血脉相连的父子,也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多年的未曾见面,也让父子之间的隔阂消磨了不少,在信中父亲不厌其烦的分享自己为人处世的心得,知道儿子身处国外,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便也善解人意的处处替他着想,考虑到儿子的处境,便循循善诱的鼓励儿子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想到儿子远在他国,很多事情不能亲力而为之,别心生愧疚之感。即便是这样,但傅雷对儿子的关心仍未减少,得知傅聪中文不好,便以中英文互通的方式写信,傅雷也告诫儿子为人处世都需要时刻谨慎,在这个污浊昏暗的社会上,时刻的清醒是必不可少的。

傅聪走后,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便化作一封封家书,如雪片般飞往儿子的身旁。所以相隔千里,但父子情深却丝毫未减,傅雷时常关注儿子的饮食状况,并与儿子一起探讨音乐技巧,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

傅雷要求儿子向自己报备一切,也切实地向傅聪说明自己的一切,父子二人之间有隐私,但绝无秘密可言。考虑到儿子的身份与处境,担心儿子会被外界因素所诱惑,于是便潜移默化地向儿子讲述祖国的美好,并且以身示教,在信中,傅雷向儿子表达了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怀。

每一个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终究会扬帆起航;要面临的困难,终究会来临。

篇十三:傅雷家书读后感

再次翻开《傅雷家书》,我尘封的记忆被打开。傅雷先生对孩子无尽的深情,那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又一次将我带进父爱的旋涡中……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当初写信时,为人父的傅雷45岁,为人子的傅聪19岁。当时,傅聪离家去波兰学钢琴,傅雷夫妇从傅聪1954年离开家的第二天开始写信,一直写到他离世时的1966年。本书共收录了101封信,最长一封有四千多字。傅雷先生在给儿子的信中谈生活、谈艺术、谈做人,十余年如一日,小到生活的细枝末节,大到爱国、爱社会。纵使相隔万里,两代人之间,一封封家书,千万句话,写不尽的叮咛,道不尽的情。

每当看到这本书,我总会情不自禁想起傅雷先生在信中写的这么一句话:“园丁与血泪灌溉而出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这是一个父亲发自肺腑的倾诉,这是对孩子离开无尽的不舍,可这却又包含了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期望。后来,当傅聪无奈出走英国,父亲的信中又多了几分忧愁与关切。每当孩子问起艺术的疑题,父亲的信中又增添了大量孜孜不倦的引导……傅雷先生总是在不断地付出,沥尽心血,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与经验——诉说、教导,不曾疲倦。

当我看到书中的文字,体会着傅雷先生教育的艺术,总是不免想到我的父亲。他和傅雷先生一样,总是将温情隐藏在严厉之后,在教育方面从不曾显露出半分柔情,他不善表达却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做人处事。其实,又哪有不爱孩子的父亲呢?有些只是少了些许真情的流露,披上严格的面具督促着孩子的成长。不要抱怨自己的父母,他们心中绝对是深爱着你的。

《傅雷家书》质朴的语言中饱含深沉的父爱、谆谆的教诲、殷切的期望,它是一封寄托着人世深情的家书!

篇十四:傅雷家书读后感

父子·益友·师生

“父子,益友,师生”,这是《傅雷家书》中父亲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三种关系。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在一封封家书中,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时而发生变化。时而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对身在他乡的儿子表示关怀和思念之情;时而他们犹如益友、知己一般讨论艺术;时而又是以一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儿子要心记爱国情和民族情。

在《傅雷家书》中,也有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话:“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这几段话都是我在看书中印象最深刻,也最有感触的一些话了。我也与我的父母分享了这几段话,并且有了深深的思考。尤其是与父母沟通之间的问题。每当读起这些话时,我仿佛都能看到自己的父母在背后默默地帮助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我们,又很担心与我们沟通有问题,在不断地找方法与我们顺利沟通交流。

“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反复琢磨这句话,我突然明白了,明白了父母为何常常想与我们有更多的交流,想多关心我们,了解我们在学校里的一切,我们可能会觉得厌烦,但是我现在不觉得这样了。我明白那只是父母想与我们沟通,了解彼此。在父母心中,能被我们子女理解,像朋友一样相处的,是莫大的幸福。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仅有了文学知识上的拓展,我认为我更学到了怎么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这不仅仅是我们的一本优秀读物,更是一本适合亲子阅读的读物。我也深深明白了父母的内心,我也想学会了去包容理解父母。

篇十五: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至1966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186封。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孩子篇;也是最好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他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傅雷家书》感情纯真质朴没有半点虚伪。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及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傅雷2月10日写给儿子这封信,除了一些家庭琐事之外,父亲还对儿子如何学习外语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建议。信的末尾,体现了一个父亲在儿子面前所表现出的谦虚品德,除此之外很多封信的很多地方还体现了一个父亲光明磊落的胸怀。

儿子音乐会的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傅雷仍旧给予了充分的鼓励还有“多多修养,把技术客服,再把精神训练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为改善”的建议。这其中体现了教子的精髓——那就是多鼓励、多指导、多建议。

我觉得这本书既适于学生也适于家长,如果你有时间我建议你去读读这本好书,一定可以懂得很多道理对自己的用处也是极大。

篇十六: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使我而非常感动。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大到后来命运的走向。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即使身在外国,心中也已然要牵挂着祖国。

除了严厉,书中当然也少不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唠叨,比如说提醒他要有计划的花钱呀、要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啊……总而言之,信里包含的是一个身为父亲,对漂泊在外国,远离故乡的儿子嘱咐、关心以及不可能缺少的爱。

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责任与生活的经验。作为一个父亲,他会用某种方式,将这些全部传达给孩子。即使隔着千万里,也不会阻碍父爱的传递。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证明,即使隔着山河大海,父亲也依然牵挂着你。

并不是每个父亲都和傅雷一样这么善于表达父爱,但每个父亲一定都和傅雷一样爱自己的孩子,拥有一样浓厚的父爱!所以当他们在你耳边啰嗦时,请不要烦气,而是好好感受他们的父爱吧。

父爱就像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而最怕的,就是你读懂以后却再也无法感受了。希望我们都珍惜父母在身边的时刻,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爱吧……

篇十七:傅雷家书读后感

张记焜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写了寄给出国的儿子傅聪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台上的离别勾起了对儿子童年的回忆。从儿子倔强出走到父亲的忏悔,无不体现出父亲的懊悔。这一走,使严厉的父亲在内心上受到谴责,对傅聪太过于严厉了,但也体现出了深沉的父爱,傅雷也因此抬起了不断写书信的笔。

此后的几十封信中,角角落落无不体现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父亲买儿子每一场演出的唱片,父亲知道儿子这几天会有哪些安排,甚至是生活繁琐的事多多少少都有谈到,并关心傅聪的情绪问题及对艺术的理解,虽然写的都是事,但流露着的都是满满的情。

书中没有附上傅聪过多的回信,但是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儿子是非常信任父亲的,及傅雷对孩子改变后的夸奖及赞许,都表现了傅聪接受了父亲的爱并试图也传递自己的爱。在海外巡演前,傅聪看着报栏上自己排的满满的音乐会,并感慨自己异国他乡,父亲并看不到,也有一屡屡忧伤,这些生活上点点滴滴的细节,都足以体现出父子二人天南海北对彼此的爱。可无奈的是,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书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带壳的果实,剥开了,便是一颗盼儿,忧着父亲的心。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篇十八:傅雷家书读后感

拙诚与温情

拙诚是温柔的底色,温情又是琐碎平凡中的独一无二。这家书中,就藏满了拙诚与温情。

一封封家书,满满的亲情在字里行间,有傅雷夫妇对儿子的挚爱,又有对儿子的期望,至真至情的一百八十七封家书,漂洋过海送到傅聪手中。

《傅雷家书》是一本体现父爱的书籍,由傅敏编辑,处处都体现了父爱的苦心,甘愿把自己所受的陶冶与教养,在才智技巧中积累的经验,统统交付于傅聪,在予之疼爱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也正是因为傅雷有着极高的文化造诣,父子二人相敬相爱,可处于时代悲剧中,命运变换,沉重悲凉,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最后因文革而逝。

家书中,傅雷对傅聪说过“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这是一个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谆谆教诲,长大是一次历险,曾经他是纯真少年,眼里充满理想,如今枯木逢春,漂洋过海离开父母,对着从未踏足的地方,面对陌生的面孔,逐渐客观正直,可以直视错误,不被曾经困扰,理想满是洒脱。

我想每个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或许有着偌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胸中有丘壑,立马镇山河”,又希望他们平安喜乐、万事遂意。父母因我们,而消耗掉了细碎而浪漫的生活,但或许当他们想起未来还有我们的样子,日子就充满了意义。《傅雷家书》开篇即是刚送走傅聪,傅雷夫妇心里便一直挂念,他们是否一直愿某年的遗憾,都是来年惊喜的铺垫。由子女衍生出的琐碎,在黑夜里,温柔又遥远的灯光,不再触及缠绕他们,却依然照耀他们。父母总会认真聆听我们的愿望,偷偷保佑我们万事胜意,耐心教导我们,前方云雾散尽,就是一片光明。

父母之爱,便自带了拙诚与温情,在满目疮痍前,总有父母为你踏雪而来,像冬日的一封信,温柔又独一无二,等来年云庭春深,却依然存在。

篇十九:傅雷家书读后感

为人父的苦口婆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人常歌颂母爱的伟大,而淡忘了那个不善言辞的男人。

父爱是伟大的,他从不向你索取任何的回报,相反,他永远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你,鼓舞着你,帮助着你。朱自清的《背影》描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他放心不下孩子,尽管作者已经长大成人。在他的眼里,作者永远只是个孩子,他总是尽已所能帮助作者,尽管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帮助。父爱是伟大的,它使我惊叹于那渺小的身躯下,竟能爆发如此伟大的力量。

傅雷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经历了人情世故。为人父母的总希望孩子能够少遭些罪,少受些磨难,觉得自己这大半生,多少吸取了些教训。于是乎,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孩子,希望他们不要重蹈覆辙,少走些弯路。傅雷便是这样的人。在傅聪身居国外之时,他时刻不忘与儿子坚持书信往来。在这十二年间,傅聪收到的家信从未中断,最长的一封长达七千多字,谁能说这不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呢?

当傅聪忙于练琴、比赛、演出,顾不得回信之时,傅雷总是焦急万分,恨不得飞到儿子的跟前,这显然不现实。他无法了解儿子的现状,也不知道他是否受到了困难,抑或是心情不畅以致于无心回信,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他只能在心里为儿子着急。写信时便要责备一番。这一举一动,拨动了我的心弦,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我们只会嫌他们唠叨,关心的话语也似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古人十分重视“仁、义、礼、智、孝”,但如果我们因为学习,忘记了孝敬父母,那么,结果就得不偿失了。

在礼节方面,傅雷也没忘告诫傅聪: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取别人的长处。对于傅聪的不良习惯,他会指出并说明自己的意见。围巾必须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也不忘提醒儿子加以改正。这样的父爱,该是深沉的吧!

傅聪的行程安排得很满,一天睡不过四五个小时,太过逞强。此时傅雷不免要担心起来,希望儿子不要太过劳累。务必保重身体,看似唠叨的话语实则蕴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与牵挂。

整本书紧扣着一个字:爱。为人父的苦口婆心,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父爱,看似抽象的事物,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你尚未发现。

篇二十:傅雷家书读后感

王诗杰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母爱在大家眼中或许是比较重要的,但读《付雷家书》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巨大改变。

父亲也许面对孩子表达不出什么来,但在写信的时候却表达了他满满的父爱。傅雷写的家书大到事业艺术成就,小到一句话的关心。傅雷对子女的如此关爱使我感到很惊讶。

书中对一些钢琴音乐的技术提到很多,而此书中我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强个人修养。傅雷时刻提醒自己儿子要慎重,以先成就自己的事业为重。

傅雷是一位对自己很严格的人。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做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这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就可以孤军奋战了。《傅雷家书》中思想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亲情透露在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许多,更了解了父母。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因为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父母更了解孩子。

标签: 读后感 家书 傅雷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chuangzuoka.com/zwtc/dhgzw/oy4q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