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创作咖 >

初中作文 >中考作文 >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文

篇一: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枫桥夜泊》。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初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古诗,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

[教学流程]

一、揭示背景,导入新课。

孩子们,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板书)解题。(生说)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夜晚,走近张继的内心,去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出示要求)请你来给大家读,提醒一下大家。明白了吗?

3.(出示诗歌)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24页,自读诗歌,注意要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4.学习生字。

(出示霜、愁、眠、苏、寺)孩子们,这里面有一个字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字啊?(出示愁)谁能用它来组个词呢?(发愁、愁眉不展、忧愁)从我们组的这些词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愁是什么意思呢?(愁,人的一种正常情绪,是人们遇到不好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说道:愁,忧心忡忡。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秋”作声旁。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由繁盛而萧瑟、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愁,篆文(秋,草木凋零的季节)(心,感伤)。

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愁字呢?我们来看看,愁是什么结构的字?(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一些,扁平一些。请同学们做个小老师,仔细观察愁的写法,指导老师来写好这个愁字。

好了,孩子们,赶紧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两遍吧,看谁能够写得既工整又美观。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老师给出了评价字的三个标准,作业整洁给一星,书写正确给两星,占位准确给三星。(大家评价生写)

下面请同桌互相检查,给你的同桌评价一下。

5.读古诗。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看了,好多同学都得了三颗星呢,看来大家都努力认真去写了。现在咱们再把愁字送进这首诗里来读读吧。

师: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可真响亮,但读诗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停顿和韵味。(出示诗节奏)

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标的节奏来读。(生读)

看到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可以吗?

老师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老师读1、3句,大家读2、4句。

下面男女生合作来读,男生读1、3句,女生读2、4句。

同桌两个相互合作来读,一个读1、3句,一个读2、4句,然后再换过来读。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初读诗句,整体感悟

孩子们,有句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读了这么多遍以后,大家肯定会有所感悟。如果老师让你用一个字来表达一下你此刻的感受,你想到的是什么呢?生:愁(板书:愁)

(2)理解诗意,体会忧愁

(3)小结体会,以歌抒情

1、孩子们,当你心中有愁闷的时候你用什么办法表达?(生汇报)

师:漫漫长夜,漂泊他乡,没有亲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没有妻儿的嘘寒问暖,张继只能用诗来诉说自己的失意落寞。此时此刻,我们都是这失意落寞,身在他乡的张继,让我们一起吟诵出内心的忧愁。(师引读)

2、诗人不仅用“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这几种景物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更是直接用“愁”字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借景物来抒发感情就叫做——借景抒情,情和景交汇融合在一起就叫做——情景交融。(板书)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交融,于是这首诗就成为了后世的典范。你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被后人改写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体会诵读,情感升华

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

五、课堂小结,感悟诗情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景抒情的一首七绝。诗歌描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江南水乡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诗句,请大家课外收集更多有关愁苦的诗句,课后相互交流。

篇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课题,指名读,强调“泊”字读音。前不久我们学过一首诗,诗题中也有这个“泊”字,是哪首?(泊船瓜州)“泊”是什么意思?谁能完整说说诗题的意思?[21]是谁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边呢?简介张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读这首诗,多读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表扬读得字正腔圆的学生)

3、谁还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和节奏?指名读。(表扬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的学生)

4、范读指导:我读前四个字,你们接后三个字,再反过来读。[22]

5、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感觉。读了几遍,你能感觉到张继当时的心情怎样吗?(愁苦、孤独、寂寞……)

三、精读理解:[23]

1、再仔细找找,是诗中哪个词带给你这样的感受?(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因愁思不断而无法入眠的时候吗?诗人张继又是因何而愁眠呢?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读这个词。

2、正是因为“愁眠”,才有了这首诗。诗人在“愁眠”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划出。学生自读自划。[4]

作者孤单出行,一夜难眠,在不眠中他看到了什么?(板书: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

3、诗人最先写到的是“月落”,古往今来,写月亮的诗句数不胜数,看你们能说多少?这些诗句大都以月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张继也不例外,但有一点不同,人家都写“月升”,而张继写的是“月落”,“月落”是什么时间?上弦月升起得早,此时残月西沉,天将破晓。天地之间一片幽暗,在朦胧之中,诗人在江边又看到了什么?(江枫、渔火)

4、想象一下江枫什么样?渔火什么样?

5、还看到什么?(霜满天)霜一般在哪?(地上)“疑是地上霜”嘛!霜是指由于气温低,水露凝结在地表上的小冰晶。可张继为什么会看到“霜满天”?(秋天夜晚的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再加上情绪低落,让他感到寒满天,冷满天。)

6、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吗?学生自由描述。[25]

7、指导读前两句诗。

8、不眠之中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乌啼好听吗?可能会让人感到更加悲凄。而有一种声音悠远回荡,仿佛在安抚着张继那颗孤独的心?(钟声)在哪里?(寒山寺)学生简介寒山寺。什么时候?(夜半,就是半夜)夜半怎么会有钟声?你听!(播放录音)钟声传来了,一声又一声,一下又一下,敲打着张继的无眠,传到那客船上。指导读后两句诗,声音越来越轻。那种声音好像在对张继说——学生自由想象安慰张继的语句。[26]

9、小结:月落、江枫、渔火、霜天是景,乌啼、钟声也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一个词——(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笼罩着——(愁眠),用诗中的说法就叫——“对愁眠”,“对”在字典中有6种解释,出示选择题,学生选择正确解释。

10、让我们伴着这份“愁眠”再读读这首诗吧!

四、再读升华:

1、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伴他?(父母、妻子、朋友……)。

漫漫长夜,没有父母妻子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月落……”

没有亲朋好友的关心问候,有的只是——“姑苏……”这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愁使他情动而辞发,《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

2、(配乐)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地轻吟——再读全诗。[27]

五、总结全诗:

今天,我们学了这首诗,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丝丝痕迹。如果你有机会去苏州,一定会去看看那座桥——枫桥;在枫桥上,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继;想起张继,你一定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试背古诗。从此,我们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我们相隔千年;从此,我们对寒山寺、枫桥都不再陌生,尽管我们相隔千里。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篇三: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与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课件播放歌曲《涛声依旧》片段)。

2,孩子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涛声依旧》,在上世纪90年代非常流行,他是中国当代诗人陈小奇写的,其中的部分歌词就来自于古诗《枫桥夜泊》。出示歌词,读一读。提问:歌词中哪些词和古诗《枫桥夜泊》有关?《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呢?

3.解释题目含义,简介作者张继。

二、内容讲解

(一)初读古诗,解决生字。

1.同学们来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熟,读出感情来,并注意节奏。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同学纠错。

3.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4.依据节奏再读古诗。

(二)读出感情,体会诗人无法入眠的心情。

1.读诗不单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说一说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

(忧愁、凄凉、孤独)

2.诗中哪个词传递了这些感觉?(愁眠)

3.谁能解释一下“愁眠”是什么意思?

愁眠就是因为忧愁而无法入睡。

4.提出问题:

(1)张继为什么忧愁?

(2)诗人心中的愁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的?

(3)通过景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学生讨论,一一回答问题。

(1)(学生补充张继相关资料:天宝十二年张继考中进士,天宝十四年发生了安史之乱,政局动荡,张继四处漂泊,原本稳定的生活变得如浮萍一般。张继的身体越发不好,之前在军营的经历更增加了张继忧国忧民的哀愁。)

(2)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表达心中的“愁”。

(3)生说看到的画面,总结诗意。

(三)感悟诗情。

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寒气满天的夜晚,张继一个人泊船在枫桥边,他睡不着。此刻他没有亲人陪伴,孤单,凄凉,悲伤……,于是《枫桥夜泊》这首诗就诞生了。(生有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1,张继把愁眠托付给了夜半悠悠的钟声。四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陆游的笔下回荡着:(生读)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六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诗人高启的笔下回荡:(生读)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回荡:(生读)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依然在陈小奇的笔下回荡:(生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2.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张继,记住《枫桥夜泊》,重温经典吧!(出示古诗,配乐齐读古诗)

四、作业: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篇四: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教学难点: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

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齐读诗句)

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又听到了什么?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

3、抽生读(读准确)

4、师生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

师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愁眠)

1、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

2、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

3、提问:

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

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江枫

过渡: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板书渔火

6、过渡: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板书乌啼

过渡: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师板书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7、过渡: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师板书霜满天

8、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伴随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

9、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齐读对愁眠。师板书对

10、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想一想,你选第几个?

过渡: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指愁眠)

11、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范读全诗)

过渡: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12、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

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擦去“霜满天”)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师:(擦去“江枫”)

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

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钟声

13、过渡: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PPT放声效

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14、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学生用此句式说话)

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四、拓展升华

过渡: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在师的引导下读诗句

1、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明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

(大屏幕出示)枫桥夜泊

2、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

3、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4、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宋]陆游《宿枫桥》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明]高启《泊枫桥》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齐读诗句)

5、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齐答)《枫桥夜泊》。

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6、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

篇五: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抓住古诗意象,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运用角色代入体会诗人张继忧愁至深的情绪。

3.学习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诵读、抓景、了解背景、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张继的愁苦。

2.学生初步学习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样的夜晚,不同的情愫。

做一个小小的调查,有哪位学生知道古代的大诗人在夜晚都会做些什么呢?请用古诗回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老师总结: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是呀,文人墨客们极具浪漫情怀,不同的诗人在描写夜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或与清风为伴,或与明月为友,或与夏蝉和鸣,或与冬雪对话……他们以诗记美景,用诗表情意,可以说每个人对夜晚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齐读这些诗句。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描写夜晚景色的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通读全诗。

1.学生品读全诗,体会。

诗人张继夜游于江上,来到姑苏城外,随后,他把船停靠在了枫桥边,听到了……

2.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画面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三)练读难词难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枫桥夜泊》。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诗句多读几遍,同桌互相纠正错字错音,查字典、请教其他学生都行。

3.学生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清爽了。

4.学生展示朗读,教师点评。

师点评1:读的不错!一丝不苟,把翘舌“愁”,平舌“寺”都读出来了。

师点评2:有味道!读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合读

师评:味道更浓了!不仅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重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了。

(四)抓住关键词语体“愁”情

1.除了以上的要求,我们更需要关注和体会诗文所带给我们的情绪与感觉。

2.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感觉?(孤独、凄凉、愁苦……)文中的那个字能表达这种心情?并画出此句诗。

3.让学生深入角色带着这些情绪读诗句,读出张继的“愁”。

老师小结:是啊,张继忧愁至深,能否入眠?愁不能眠,忧愁至深则需表达,于是,诗人拿起手中的笔描写了枫桥边的景色。

4.再次品读诗句,你从诗句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诗人的忧愁?画出最打动你的景,简单批注。

(1)学生交流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生1:月落(明月高挂天空象征美好,但一个“落”字让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失落)

生2:乌啼(这啼叫声是一种悲伤的、忧愁的、哀怨的声音)

生3:钟声(寒山寺的夜晚空空如也,只剩下寂寞的敲钟人敲出沉重的钟声)

生4:霜满天(寒气逼人之感,心中不由得与这冰冷的环境融为一体)

生5:江枫,渔火(枫叶掉落,渔火微弱,更让人心情消沉)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深入,抓景恰到好处!思考细腻,回答有理有据!

师:诗人笔下的景始终围绕着他的忧愁、伴随着他的忧愁,笼罩着他的忧愁,也就是说,在诗人的眼中,仿佛乌鸦也跟着他一起

生答:愁

师:仿佛江枫也跟着他一起

生答:愁

师:仿佛渔火也跟着他一起——

生齐答:愁

师小结:字字写景,句句传情,不眠之夜,张继看到了月落,江枫,渔火;听到了乌啼,钟声;感受到了霜满天,张继把他的愁绪都融入到这些景物里,这是一种表达方法。

(板书融情于景)

(2)男生、女生分别配乐朗诵《枫桥夜泊》,通过诵读走进诗人内心,体悟诗人情感,更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愁”。

(五)通过诗句感“愁”情。

1.读到这里,在老师的脑海中反复闪过一个疑问,不知同学们是否也有这一感觉?说说出现在你脑海中的疑问?

(生答:他为什么如此的忧愁呢?他在愁些什么?)

师问: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答: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此时,你就是断肠人张继,再次回望此般愁景,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生1:如果我是张继,我会想到安史之乱后皇帝的命运,想到国家的命运。

生2:如果我是张继,我会想到家人的安危。

生3:如果我是张继,我会想到处于历史战乱之中的老百姓的生活。

是呀,此时的诗人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他“愁”的是家、国还有老百姓。

(板书思乡忧国)

3.师生配合完成配乐情境朗读。

张继那无尽的愁绪化作笔下的一行行诗,师生合作读:

那是生不逢时的叹息——月落乌啼霜满天

那是身处乱世的苦楚——江枫渔火对愁眠

那是漂泊异地的无奈——姑苏城外寒山寺

那是心系家国的忧愁——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小结:夜已深,当月亮被阴云遮住,乌鸦也不再啼叫,江枫渔火消失在朦胧之中,一切都被黑暗与寂静笼罩,你听,只剩下那寒山寺传来的悠悠钟声陪伴着张继。

4.再次展开想象,你化身为那寒山寺的钟,看到忧愁至深的张继,想通过钟声与他说些什么?张继啊张继……

生1:张继啊张继,想想你当年考取功名时的努力,现在就甘心被打倒吗?

生2:张继啊张继,你如此气馁,如何重振国家的辉煌?

生3:张继啊张继,你要充满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六)拓展延伸。

除了张继,还有许多的诗人也用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写下了佳句,学生品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七)布置作业

用角色代入的方法来自学另一首有关愁眠的词《长相思》。

(八)板书设计

篇六: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学习本课中的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自读自学,正确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意象与情境.)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道理.)

4、重点讲述学习古诗(五步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1、解诗读题

1.板书课题

2.题解:(出示课件)

“泊”: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2、知作者

了解作者朝代、背景、心境。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三、读韵味。(出示课件)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3、明诗意

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

(出示课件)霜满天。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出示课件)(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出示课件)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删掉)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内容

枫桥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半夜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chuangzuoka.com/czzw/zkzw/2z8vjx.html